大豆屬于需水較多的旱作物,對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較嚴格,土壤水分充足與否,對大豆各生育階段的發育及產量形成,都有較大的影響。大豆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需求如下:
播種~出苗期:為了使大豆種子萌發和出苗良好,需要創造適宜的溫度、水分和通氣環境。大豆發芽需要吸收相當于本身重量120%~140%的水分。吉林省農科院室內盆栽試驗表明,土壤濕度相當于田間持水量75%~95%時,出苗率最高。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出苗率降低,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則嚴重缺苗。黑龍江省依蘭縣試驗站,通過田間試驗得出,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60.1%時,出苗率僅為77%,土壤濕度相當于田間持水量的79.7%時,出苗率可達94%。上述試驗均表明,大豆種子萌發,土壤濕度相當于田間持水量80%左右時出苗率最高。但土壤濕度過大時,出苗率反而降低。大豆出苗后,幼苗較耐旱,土壤水分可稍低些,宜控制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
出苗~分枝期:出苗到分枝出現叫幼苗期,田間分枝數達50%為分枝期。這期間根系比地上部分生長快,根系發達,莖桿粗壯,節間短,葉片肥厚,比較耐旱。根據黑龍江省依蘭縣春大豆試驗資料,土壤濕度占田間持水量63%時,不影響小苗發育。如果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時,對幼苗生長有影響。在這一階段,為使根系向土壤深層發展,土壤水分適宜時才有利于壯桿蹲苗。土壤濕度若超過田間持水量的75%,會導致大豆根系沿地表層發展,不利于大豆生長后期的管理。夏大豆此時期若遇多雨年份,更應注意控制土壤水分,防止爛根病發生。因此,土壤濕度應在田間持水量的60%~75%。
分枝~花期:從花芽開始分化到花開放稱為花芽分化期?;ㄝ嘣霈F是大豆植株由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的形態學標志,需水量逐漸加大,應及時供應養分和水分,以促進根系和莖葉正常生長。從各地春、夏大豆灌溉試驗成果得出:在這時期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5%時,影響開花;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時,大豆生長受到抑制,落花率明顯增加。試驗表明,土壤濕度每下降田間持水量的1%,落花率增加0.6%~0.8%。鐵嶺市龍山灌溉試驗站的試驗表明,土壤濕度控制下限不應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以土壤濕度相當于田間持水量的60%為對照,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70%時增產27.8%,占田間持水量75%時增產14.8%。因此,土壤濕度應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當土壤濕度達到田間持水量的84.7%時,則易出現爛根,下部葉片發黃,底花脫落,故此期間土壤水分不應超過田間持水量的84%為好。
花期~鼓粒期:開花株數達10%時的日期為始花期,從始花到終花為開花期,從幼莢出現到拉板完成為結莢期。由于大豆開花與結莢是并進的,因此又可將這兩個時期通稱開花結莢期。此期植株生長發育最旺盛,干物質積累也最多,在莖葉迅速增長的同時,株體內貯藏的營養物質和新同化的光合產物大量地向花莢積聚,此期乃是決定花莢數的關鍵期。這期間大豆需水量加大,日需水強度達到頂峰。吉林省農科院在田測試驗表明:當開花~鼓粒期平均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3%以上時,產量最高,落花最少,結莢數也最高。黑龍江依蘭縣試驗站五年試驗的結果:土壤濕度在田間持水量75%~80%時,能促進早開花,多開花,少落花,多結莢。遼寧省鐵嶺市灌溉資料證明,花莢期土壤濕度控制在田間持水量75%以上時,較土壤濕度占田間持水量65%時大豆增產24%。因此,對于春大豆來說,此期土壤濕度應在75%~85%為宜。對于夏大豆來說,其作物需水狀況與春大豆基本相同。由于花莢期一般處在8月,此期降雨較多,遇到降雨偏多的年份,土壤濕度過大,豆苗易于徒長。安徽省水科所根據試驗成果提出,夏大豆花莢期最優土壤濕度,在計劃濕潤層(0~40厘米)應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75%為好,以保證土壤有良好的透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