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跟領導去連隊走訪,聽到很多百姓的心聲,也側面了解到我們墾區的個別干部跟職工群眾說話是不帶臟字不開口、不皺眉頭不出聲。
說話,是領導干部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除了做好工作之外,怎樣跟百姓說話,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也是衡量干部素質和作風的標準之一。
人們往往會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來評估他的素質。身為領導干部,你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不僅僅代表你個人,也代表了你的集體。群眾向你反映問題或是給你提意見,那是信任你,你非但不認真傾聽,還出言不遜、出口成“臟”,著實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也給所在的單位蒙羞。
有的老百姓說:“跟干部說話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說不對得罪了他,他就記你仇,以后有什么好事咱都撈不著了?!?/span>
還有的說:“有的干部,你不能逆著他說話,不然開口就罵人,說話不干凈,這是什么素質,還不如我們老百姓呢!”試問,你若真是和顏悅色對待他們,百姓能說這話嗎?老百姓看你什么,就看你為他們辦了多少實事、盡了多少心,看你是不是能平等對人,要是你以“官老爺”自居,百姓也有權指責你。
現在全黨上下轉作風,這就要求我們干部不僅要敢于說真話、說實話,也要愛聽真話、容得下批評,這樣百姓才能對你說真話、講實情。習近平總書記都能同出租車司機親切交談,身為普通干部的我們怎么就不能用群眾喜歡的方式同他們說話呢?
據了解,我們很多的信訪案件,源頭就是干部毫不注意的一句敷衍話或是臟話。因此作為干部,對待群眾要多謙虛請教、多主動溝通,有話好好說,用最平實和喜聞樂見的語言和群眾交流,放下架子真正融入到群眾中去,只有把自己放下,群眾才會把你抬得更高。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桶上最短的那塊板?!比绻f話成為阻礙你同群眾親近的障礙,請將這塊“短板”補齊。